2024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标准主要围绕"营养均衡、适度膳食"的核心理念,结合不同人群需求提出具体建议,涵盖膳食结构、营养素摄入及饮食行为规范。以下是主要内容
一、膳食结构优化
-
主食摄入量调整
-
每日摄入量建议为250-400克,以粗细杂粮为主,减少精制谷物比例。
-
推荐全谷物、杂豆类占谷类摄入量的1/3(如糙米、燕麦、红薯)。
-
-
食物多样性
-
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确保营养素互补。
-
蔬菜水果类建议占膳食总量的一半,其中深色蔬菜(如菠菜、胡萝卜)占比1/2。
-
-
营养素均衡
-
蛋白质:总量120-200g,优先选择鱼虾、禽类及豆制品,红肉(猪牛羊肉)每周不超过3次。
-
脂肪:摄入量控制在25-30g/天,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
碱性食物(如蔬菜、豆制品)与酸性食物(如肉类、奶制品)比例建议1:1。
-
二、营养素摄入建议
-
膳食纤维
- 每天摄入25-30g,通过全谷物、薯类、豆类及蔬菜获取。
-
维生素与矿物质
- 多选坚果、奶制品、绿叶蔬菜补充钙、铁、维生素C等。
-
特殊人群补充
- 奶糖不耐受者可选酸奶、低乳糖牛奶或豆浆。
三、饮食行为规范
-
烹饪方式
-
以蒸煮炖为主,减少煎炸烤,控制油盐添加量(盐<5g/天)。
-
建议使用公筷分餐,避免交叉污染。
-
-
饮水与营养素补充
-
每天饮水量1500-1700ml,优先选择白开水、淡茶水。
-
高原地区居民需根据体力活动量适当增加盐分摄入。
-
-
食物安全与选择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注意保质期及储存条件。
-
减少加工肉、高糖饮料及高盐零食的摄入。
-
四、膳食模式与生活方式
-
吃动平衡
-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主动运动建议每天6000步。
-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
-
规律进餐
- 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晚餐宜清淡。
-
地域差异调整
- 高原地区居民以青稞、燕麦等耐寒谷类为主,其他地区可参考通用指南。
以上建议综合了营养学、预防医学及地域特色,适用于普通人群及特殊地区居民,建议根据个人体质调整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