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被称为“苏大强”和“十三太保”的称谓源于其经济实力和行政区划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苏大强"的由来
-
经济总量突出
江苏省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达10.2%,稳定发挥全国发展“压舱石”作用,是唯一所有地市均跻身中国GDP百强城市的省份。
-
省内均衡发展
全省13个地级市(含南京)GDP均超3000亿元,且全部进入全国百强,这种均衡性在全国范围内极为罕见。
二、"十三太保"的由来
-
行政区划数量
江苏省下辖13个地级市(含南京),因此得名“十三太保”。这一称呼源于各地市经济实力强劲,犹如“太保”般守护地方经济。
-
“散装”特征
-
经济独立性 :各市GDP均超千亿,但彼此发展节奏和产业特色不同,存在“县不服市,镇不服县”的竞争态势。
-
抗疫表现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江苏以“市为单位”组织13支支援队驰援武汉,展现“散装”优势,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称谓。
-
三、其他因素补充
-
地理与文化因素 :江苏南北地理分界线为淮河,文化多样性导致各地发展理念存在差异,加剧了“散装”现象。
-
网络文化载体 :该称呼多通过调侃形式出现,如“十三太保内斗”“江苏联邦”等,反映公众对省内竞争与合作的戏谑态度。
“苏大强”体现经济总量与综合实力,“十三太保”则凸显省内城市间的经济差异与协作特色,两者共同构成江苏独特的地域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