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具有"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显著优势,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该模式通过水稻与小龙虾的互利共生关系,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实现生态循环,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
种养环境构建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田埂加高至60厘米以上,田内开挖环形沟或"十"字形沟(占稻田面积5%-8%),沟深1-1.2米,确保小龙虾有充足活动空间。水稻栽插前需晒田消毒,施足有机肥培养基础饵料。 -
品种与时间搭配
水稻宜选抗倒伏、株型紧凑的优质品种(如中嘉早17),5-6月插秧;小龙虾选择生长快、抗病强的克氏原螯虾,3月投放虾苗或9月投放亲虾。水稻分蘖期与小龙虾生长旺季错开,避免管理冲突。 -
生态管理要点
- 水质调控:保持水深15-20厘米,定期换水,每半月泼洒生石灰(10公斤/亩)调节pH值
- 饵料投喂:以豆粕、麦麸等植物性饲料为主,搭配螺蛳等动物饵料,日投喂量为虾体重3%-5%
- 病虫害防控:利用小龙虾捕食特性控制虫害,必要时选用生物农药,禁用菊酯类药剂
-
关键收益节点
小龙虾可分两季收获:5-6月捕捞成虾(规格30-50克/只),9-10月捕捞苗种;水稻收割后秸秆还田培育浮游生物,形成"稻虾-秸秆-饵料"闭环。亩产稻谷500公斤以上,小龙虾150-200公斤,综合效益是单一种植的3-5倍。
实施稻虾综合种养需注意定期监测水体溶氧(保持5mg/L以上),暴雨前加固防逃网,建议初次尝试者从10-20亩小规模起步。该模式通过生物链的精准设计,既保障粮食安全又提升经济效益,特别适合长江流域及南方水源丰富地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