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稻渔综合种养规模持续扩大,全国总面积达4490.34万亩,稳产稻谷2250万吨,水产品产量416.65万吨,成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生态农业典范。浙江、云南、四川等地表现突出,其中浙江推广面积近90万亩,云南元阳“稻鱼鸭”模式带动10万亩梯田增效,四川跻身全国500万亩主产区梯队。亩均增收超2500元的效益与科技赋能的智慧种养模式,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分点论述:
- 规模与效益双增长:全国种养面积同比增长4.53%,湖北、安徽、湖南、四川四省占比近60%,成为核心产区。浙江通过“稻虾轮作”等模式实现亩均净收入4200元以上,云南元阳“稻鱼鸭”综合产值达2.2亿元,凸显“一田多收”优势。
- 科技驱动提质增效:数字化管理、无人机投喂、智能装备广泛应用。浙江长兴县稻蛙共生项目通过自动化投饲技术节省70%人力,桐乡市无人机作业效率达人工10倍,科技贡献率显著提升。
- 政策与产业协同发力:各省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如浙江计划2027年扩至120万亩,宁波海曙区对高标准设施稻蛙模式每亩奖补3000元。产业集群建设加速,四川与重庆共建140万亩产业带,推动区域联动发展。
- 三产融合拓展价值链:稻渔种养与文旅深度融合,湖州“稻虾美食节”、温州“小龙虾音乐节”等激活消费市场,带动乡村旅游超10万人次,形成“产加销游”一体化生态。
2024年稻渔综合种养以生态循环为核心,通过规模扩张、技术升级与政策护航,实现粮渔双赢。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模式创新、强化品牌建设,推动“稳粮增收”与“绿色发展”长效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