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虾的禁忌需结合养殖环境、管理措施及生态平衡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以下为十大禁忌及注意事项:
一、水源管理禁忌
-
水源不足或水质差
稻田需保持常年有水,且水质需定期检测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避免因缺水或污染导致虾类死亡。
-
排水不当
排水时需控制速度(≤0.1米/秒)和流量,避免大排大灌导致溶氧不足。收获前逐步降低水位至10厘米以下再排干。
二、农药使用禁忌
-
禁用高毒农药
虾类对化学农药敏感,需优先使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或微毒农药,避免使用稻瘟灵、阿维菌素等禁用品种。
-
施药时段与方法不当
喷雾应选择下午进行,且避免入水。稻蟹蜕壳期(约5月)需暂停施药,防止药物残留。
三、环境调控禁忌
-
水质恶化
水体透明度低于15厘米时需换水(1/2水量),并使用有机酸(如501水土修复平衡液)解毒,防止缺氧和氨氮积累。
-
水温过高
夏季需控制稻田水温在25℃以下,高温会加速虾类代谢,增加应激风险。
四、养殖管理禁忌
-
密度过高
每亩养殖密度不宜超过3万尾,否则易引发水质恶化和疾病传播,需合理调控空间。
-
底质与附生环境
底质需为泥底并种植水草(覆盖面≤1/3水面),为虾类提供附着和摄食场所。
五、其他关键禁忌
-
混养风险
稻田不建议与鱼类混养,虾蟹脱壳期尤其易被捕杀,需清塘净草并使用防逃网。
-
过度使用化肥
基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控制用量(≤250kg/亩),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养殖建议补充
-
稻田选择 :优先选择耐肥、倒伏少的水稻品种,收割后晒田7-10天再上水。
-
病虫害防治 :以生物防治为主,必要时使用微毒农药,避免化学农药残留。
-
收益评估 :稻虾共养需综合计算成本与收益,避免盲目扩大规模。
通过规避以上禁忌,可有效提升稻田养虾的成功率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