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关于桉树种植的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主要围绕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两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一、种植限制与生态保护政策(2022年-2024年)
-
严格限制种植区域
禁止在永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地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江河两岸及水库周边第一面坡种植桉树。已种植的需在2022年5月31日前清理恢复耕作条件。
-
优化林地利用
林地应以培育大径材为主,主伐年龄不低于10年的人工用材林为主流方向,鼓励通过流转、合作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生态修复与补偿机制
实施退蔗还林、坡地绿化等生态修复工程,种植速生桉改善水土流失和生态结构,同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农民利益。
二、采伐管理改革措施(2025年)
-
简化审批流程
推行“简易设计+告知承诺制”审批,通过APP实地绕测或手动绘制范围,按“立地类型—树龄—亩产”对照表申请采伐证,提高审批效率。
-
差异化采伐管理
林农个人、企业、国有林场等主体实行差异化管理机制,解决传统限额不足的问题,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和木材产量提升。
-
生态安全与木材保障
严格控制年采伐量,确保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增长,维护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同时保障国家木材安全。
三、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
产业链延伸与深加工
鼓励企业投资桉树纸浆、家具等深加工领域,政府提供贷款、税收减免等支持,提高桉树附加值。
-
技术推广与基地建设
推广良种壮苗、科学栽培技术,建设速生桉原料林基地,推动林浆纸一体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
目标与布局优化
到2030年计划将桉树种植面积扩大至3500万亩,占商品林面积50%以上,优先在气候适宜、生态敏感区布局。
四、当前市场与挑战
尽管政策鼓励科学种植,但桉木价格持续低迷(近年跌破600元/吨),部分投资者仍面临经营压力。建议关注林浆纸产业链合作机会,同时遵循“适地适树、永续经营”原则,降低经营风险。
以上政策综合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需求,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