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治疗原则
-
分型论治
- 肺虚证:表现为咳喘无力、痰清稀,可用生脉散、补肺汤补益肺气。
- 肾虚证: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推荐金匮肾气丸、参蛤散温肾纳气。
- 喘脱证:喘促严重伴汗出肢冷,需参附汤、黑锡丹急救固脱。
- 痰热/痰浊证:实喘用清肺化痰药(如金银花、麻黄),虚喘佐以健脾化痰(茯苓、薏苡仁)。
-
调理时机
- 冬病夏治:夏季三伏贴温肾纳气(补骨脂、枸杞子),冬季膏方滋阴(熟地、黄精)。
- 截断疗法:新发实喘需快速控制,避免转为久喘。
二、日常调理方法
-
饮食建议
- 清淡为主,避免辛辣、油腻及过敏食物(如鱼虾、牛奶)。
- 推荐山药、苏子杏仁粥等药膳,健脾润肺。
-
运动康复
- 选择低强度运动:散步、太极拳、八段锦,可改善肺功能。
- 有氧运动需循序渐进,避免寒冷或污染环境诱发哮喘。
-
生活习惯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过敏原。
- 调节情绪,避免焦虑压力加重症状。
三、注意事项
- 急性发作期:暂停运动,及时就医,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 长期管理:定期复诊,遵医嘱调整用药,避免自行停药。
通过中西医结合调理,结合适度运动与饮食控制,可有效改善喘证症状。具体用药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