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提留是什么意思

村级集体收益分配

土地提留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或使用过程中,按照相关规定从土地收益中提取的一部分资金,用于特定公共用途的分配机制。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传统村提留(已被取消)

  1. 定义与来源

    村提留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对土地经营收益的分配形式,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三提五统”政策,主要用于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三项支出。公积金用于集体发展(如农田水利建设),公益金用于集体福利(如养老、医疗),管理费则覆盖村级组织日常运营。

  2. 分配对象与用途

    该资金直接分配给村民或用于集体项目,体现社员、企业与集体之间的经济关系。例如,部分资金可能用于改善村集体基础设施或补偿特殊群体。

二、现代征地中的留用地

  1. 定义与来源

    现代征地中提到的“留用地”(或称“提留地”),是指国家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按征收面积的一定比例划出的建设用地,用于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发展生产。例如,某村征收100亩土地,若留用地比例为2%,则划出2亩供被征地集体发展。

  2. 核心作用

    保障被征地集体在失去土地后仍有发展空间,同时维护社员与集体之间的经济平衡。例如,被征地集体可用留用地建设养殖场、加工厂等,提升经济自主性。

三、政策演变与现状

  • 税费改革影响

    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全国范围内逐步取消了“三提五统”中的提留款部分,但部分地区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如土地增值收益)继续实施类似机制。

  • 违规收取问题

    若存在违规收取提留款的情况,村民可通过向乡镇政府或媒体反映举报,要求退还违规资金。

总结

土地提留(传统村提留)与现代留用地在概念和用途上存在差异。前者是集体内部收益分配机制,后者是征地补偿中保障被征地集体发展的专项安排。当前需结合具体政策背景理解其内涵。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村提留是什么

村提留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从农民生产收入中提取的用于集体发展与公共服务的资金分配形式,其核心特点和用途如下: 一、定义与性质 定义 村提留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根据相关规定,从农民生产收益中按比例提取的资金,用于支持村级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性质 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经济分配机制,体现社员、企业与集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自愿性、非强制性(需经村民同意)和公益性质。 二、主要构成

健康新闻 2025-04-13

公粮和提留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 公粮和提留不是一回事,两者在性质、来源和用途上存在本质区别。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性质与来源不同 公粮 公粮是农民按国家统一规定缴纳的粮食,属于农业税的组成部分,是农民对国家土地租金的直接贡献。其征收标准通常以产量为基础(如每亩地固定重量),且以实物(干燥后的粮食)形式上交。 提留 提留是农民在完成公粮缴纳后,从出售经济作物(如棉花、油料等)的收入中按比例提取的部分

健康新闻 2025-04-13

被征地留用地有关规定

关于被征地留用地的规定,综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政策,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留用地的基本比例与安排原则 比例范围 被征地留用地通常按实际征收土地面积的 10%-15% 安排,具体比例由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项目建设需求确定。 用途限制 留用地必须用于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建设用地,如农业生产、村民住宅、公共服务设施等,不得用于商业或非农业用途。 二、不安排留用地的情形

健康新闻 2025-04-13

征地集体提留多少比例

不超过30% 关于征地集体提留比例的问题,综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实践,具体说明如下: 一、法律框架与原则 无统一法定比例 我国法律未对征地集体提留比例作出统一规定,具体比例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村民会议决定权 提留比例的确定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村委会无权单方面决定。 二、地方常见比例范围 普遍标准 多数地区规定村委会提留比例不超过30%,超过部分可能被认定为违法截留。 地区差异

健康新闻 2025-04-13

农民交提留是什么意思

农民交提留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农民除缴纳国家征粮外,还需向集体或地方政府缴纳一定比例的收入作为集体或地方财政支持。这一制度主要存在于20世纪70年代至2002年,与公粮制度并行实施。 一、提留的定义与背景 基本概念 提留是农民在完成国家征粮后,按比例向集体或政府缴纳的收入,用于支持村级组织运营和地方公共服务。 历史背景 该制度与公粮制度并行,是计划经济时期农业分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新闻 2025-04-13

交公粮从哪年开始哪年结束

交公粮,即农业税,起源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但现代意义上的交公粮制度始于新中国成立后。交公粮从1953年 开始实施,作为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一部分,农民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和比例将粮食上交给国家。这一制度持续了57年,直到2006年1月1日 正式取消。取消农业税标志着中国对农业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变,体现了国家对农民权益的重视和维护。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

健康新闻 2025-04-13

农民哪一年不再交公粮

2006年 我国农民从 2006年1月1日起 不再需要缴纳农业税(俗称“公粮”)。具体分析如下: 政策依据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标志着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历史背景 农业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税制,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健康新闻 2025-04-13

农村哪一年取消交公粮政策

交公粮,即农业税,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鲁国“初税亩”。现代意义上的交公粮制度始于新中国成立后。以下是关于交公粮的相关信息: 取消交公粮的时间 交公粮制度于 2006年1月1日 全面取消。这一天,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废止《农业税条例》,标志着中国农民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交公粮历史。 交公粮的历史背景 起源

健康新闻 2025-04-13

农民交公粮从哪年开始哪年结束

农民从1953年 开始交公粮。以下是交公粮相关信息的介绍: 交公粮的历史背景 交公粮的起源 :交公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但真正意义上的交公粮制度始于新中国成立后。 交公粮的目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交公粮是农民对国家粮食供应的重要保障,用于支援城市人口、军需及战略储备。 交公粮的结束 交公粮制度废止时间 :2006年1月1日,中国正式废止《农业税条例》,交公粮制度随之结束。

健康新闻 2025-04-13

农村从哪一年开始不交公粮的

我国农村从 2006年1月1日 开始不再缴纳公粮(即农业税)。这一变革源于以下历史背景: 政策背景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标志着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正式废止。 实施时间 废止《农业税条例》后,相关税费征收工作于 2006年1月1日 正式停止,农民不再需要缴纳公粮。 历史意义

健康新闻 2025-04-13

2025年广西防城港治疗幻觉什么医院好

在2025年,广西防城港市治疗幻觉效果较好的医院包括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防城港市中医医院 ,这两家医院在精神卫生领域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治疗设备,能够提供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在精神卫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专业团队 :该医院拥有一支由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和护士组成的专业团队,他们在幻觉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先进设备

健康新闻 2025-04-13

2024玉米价格下跌原因分析

2024年玉米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包括供需失衡、进口冲击、替代品竞争、种植成本高企以及政策调控滞后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玉米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持续走低。 1. 供需失衡:供应过剩与需求疲软并存 供应压力 :2024年国内玉米产量达到历史新高(2.7亿吨),叠加进口玉米超配额(前11个月进口1473万吨,同比增加3.1%),市场供应宽松。 需求疲软 :下游需求受生猪养殖低迷(饲料产量同比下降4.3%)

健康新闻 2025-04-13

职工医保断交后在哪里交

单位补缴或个人参保 职工医保断缴后,续缴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需根据具体断缴原因选择合适途径: 一、单位补缴(适用于有稳定劳动关系的职工) 联系原单位 直接向原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说明医保断缴情况,提供身份证、社保卡等材料,由单位补缴。 单位转移 若单位已办理社保卡,可将社保卡和身份证复印件转交给新单位人事部门,由新单位接续缴费。 二、个人补缴(适用于无稳定劳动关系的职工) 线下办理 携带身份证

健康新闻 2025-04-13

村委会有权对村民罚款吗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和权威信息来源,村委会无权对村民进行罚款。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村委会的法定职能与性质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属于行政机关。 非行政处罚主体 行政处罚需由具有法定职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村委会不具备行政处罚权。 二、罚款的行政处罚属性 法律设定权 罚款作为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法规设定

健康新闻 2025-04-13

村委有权卖村民的土地吗

无权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村委会无权出售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土地所有权归属 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九条,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村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仅享有使用权和收益权,而非所有权。 特殊土地类型的归属 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也属于集体所有,村委会无权处置。 二、土地流转的合法途径

健康新闻 2025-04-13

村集体提留款使用管理办法

关于村集体提留款的使用管理办法,综合各地政策规定及实践案例,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提留款定义与来源 村集体提留款是指从村民收入、村办企业收入等渠道提取的用于集体发展的资金,主要用于: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如产业扶持、公益项目) 公共事业建设(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维护) 补充被征地农民生活补助 二、提取原则与比例 提取比例 :通常控制在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其中公积金

健康新闻 2025-04-13

村集体是否可以收回争议土地

村集体在特定情形下可以收回争议土地,但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村集体可以收回土地的情形 承包方违约 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如将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 连续两年以上弃耕抛荒 因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 承包方消亡或放弃权利 承包方死亡且无继承人 承包方自愿交回全部承包地 土地承包经营权全部转让 公共利益需要 为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 因撤销

健康新闻 2025-04-13

农村集体支出不合理不必要

关于农村集体支出不合理不必要的问题,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主要表现形式 非生产性开支过大 存在公务接待、差旅费、节日福利等与生产无关的支出,且常以“临时任务”“紧急情况”为名规避预算管理。例如,某村年招待费达数万元,或用公款购买个人消费用品。 收支失衡与债务累积 部分村集体收入无法覆盖支出,导致长期债务累积,甚至出现“村集体债台高筑”的现象。如某镇某村截至2002年底累计债务127万元

健康新闻 2025-04-13

以前欠村里的提留款还要交吗

关于以前欠村里的提留款是否需要补缴的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政策调整导致的提留款取消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农村提留款政策经历了多次变革: 农业税取消后提留款终止 自2006年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随之一系列配套的农村提留款政策(如农业税附加、集体提留款等)也逐步废止。若欠款产生于农业税征收期间,且未明确政策延续性,可能无需补缴。

健康新闻 202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