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盏结石是肾脏内形成的矿物质结晶沉积物,主要因尿液成分失衡导致,典型症状包括突发腰痛、血尿及排尿异常, 其危害从无症状到引发肾积水、感染甚至肾功能衰竭不等。治疗需根据结石大小和位置选择饮水排石、药物溶解或微创手术,预防核心在于调整饮食结构与充足饮水。
肾盏结石的形成与以下机制密切相关:
- 尿液成分失衡:钙、草酸、尿酸等物质浓度过高时,易在肾盏内结晶成石。代谢异常(如痛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钙饮食或长期脱水是常见诱因。
- 局部因素:尿路感染、梗阻或异物(如手术残留)可破坏尿流动力学,促使结晶滞留。长期卧床者因尿液滞留更易发病。
典型症状分三类:
- 静止期:小结石可能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 急性发作:结石移动引发肾绞痛,表现为腰部剧痛放射至下腹,伴恶心、呕吐及肉眼血尿。
- 并发症期:合并感染时出现发热、脓尿;长期梗阻可导致肾积水和肾功能损伤。
诊断依赖三项关键检查:
- 超声:无创筛查首选,可定位结石及评估肾积水。
- CT扫描:精准显示结石大小、位置,尤其对阴性结石(如尿酸石)敏感。
- 尿路造影:评估肾功能和尿路结构异常,如肾盂输尿管狭窄。
治疗需个体化选择:
- 5mm以下结石:每日饮水2-3升,口服坦索罗辛松弛输尿管助排石。
- 5-20mm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或输尿管镜激光碎石。
- 复杂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直接清除,合并肾盏憩室者需同期处理憩室。
预防复发需多管齐下:
- 饮食调整:限制高草酸食物(菠菜、坚果)、适量钙摄入,避免高嘌呤饮食。
- 生活习惯:避免久坐憋尿,每日尿量维持1.5-2升。代谢异常患者需定期监测尿酸、钙磷水平。
肾盏结石虽常见但可防可治,早期发现能避免严重并发症。若出现腰痛或血尿,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服用偏方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