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28日,不孕不育相关治疗中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已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但普通不孕不育检查及治疗项目仍需自费。具体政策情况如下:
一、全国性政策进展
- 全国覆盖:2025年1月起,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累计惠及超100万人次。
- 项目范围:各地纳入医保的辅助生殖项目主要包括取卵术、胚胎培养、移植等治疗性项目。例如,宁夏纳入10项辅助生殖技术和3项加收项目,四川纳入13项,北京、内蒙古等地纳入8-16项不等。
二、地方政策差异
- 报销细则:
- 四川、宁夏等地对纳入项目不设起付线,直接按比例报销;
- 内蒙古、甘肃等地实行门诊单行支付,职工和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分别为70%、50%。
- 实施时间:
- 北京、广西等地于2023年率先落地;
- 新疆、西藏等省份于2024年9月起实施;
- 济宁市等部分地市自2024年4月起将辅助生殖门诊治疗纳入医保。
三、不纳入医保的范围
- 普通不孕不育治疗:如输卵管检查、激素治疗等基础项目仍属于自费范畴。
- 政策衔接:医保仅覆盖技术成熟且费用可控的辅助生殖项目,与不孕不育病因直接相关的其他诊疗需患者自行承担。
综上,辅助生殖技术已实现医保覆盖,但不孕不育的整体诊疗仍需根据具体项目及地区政策区分报销范围。建议咨询当地医保部门获取最新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