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时、糍粑、饺子、糖圆
福州冬至的传统食物丰富多样,既有地方特色小吃,也融合了其他地区的风味。以下是福州冬至常见的传统食物及文化内涵:
一、核心传统食物
-
米时(福州方言:拔隆细)
由大米和糯米按比例混合,磨成浆后压成半干,手工搓成圆形丸子,煮熟后裹上黄豆粉、芝麻、糖等食用。外观类似糍粑,但制作工艺不同,米时完全靠手工揉搓而成,更具仪式感。
-
糍粑(其他地区常见)
多为熟糯米制成,有的地方会加入红糖、芝麻等馅料,或与石臼舂制。福州的糍粑则与米时类似,但更强调团圆寓意。
-
饺子与糖圆
部分家庭会在冬至吃饺子,象征团圆;糖圆(汤圆)则寓意甜甜蜜蜜、生活圆满。
二、特色习俗与寓意
-
团圆与吉祥 :米时和糍粑的圆形外观象征团圆,搓米时(福州方言)谐音“时来运转”,寄托对新一年好运的祈愿。
-
孝道表达 :出嫁的女儿会在冬至回娘家送米时,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与祝福。
-
青红酒酿造 :冬至后气温适宜,福州人会酿青红酒,酒体醇厚,用于年后春酒,寓意驱寒迎春。
三、地域差异补充
-
三明菜糍 :闽北地区用艾草或苎麻与糯米粉混合,制成淡绿色外皮,煮熟后搭配红糖食用,别具风味。
-
姜母鸭 :虽非福州独有,但部分家庭会在冬至食用,以红面番鸭为主料,炖煮后滋补身体。
福州冬至的饮食文化融合了团圆、祈福与地方特色,米时作为核心食物贯穿其中,而其他食物则从不同角度诠释着冬至的温暖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