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冬至的传统食物是 米时 (福州方言称“拔隆细”),与北方汤圆类似但制作工艺不同。以下是具体介绍:
一、基本定义与制作
-
原料与工艺
米时以大米和糯米按比例混合,经研磨、压半干后手工搓成圆形丸子,煮熟后裹上黄豆粉、芝麻、花生碎和糖粉制成。
-
与糍粑的区别
其他地区糍粑多用熟糯米舂制,而福州米时完全依赖手工揉搓,因此口感更酥松,且制作过程蕴含“时来运转”的吉祥寓意。
二、文化内涵与习俗
-
寓意
“米时”谐音“时来运转”,象征生活顺遂、好运来临,与北方汤圆的“团圆”寓意形成对比。
-
食用场景
通常与焚香祭祖、家庭团聚结合,部分老字号店铺(如安泰楼)仍保留传统制作工艺,成为福州冬至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地域关联
福州与台湾地区因历史渊源,饮食习惯高度相似,米时在台湾也被称为“戏”(福州话)。福建其他地区如泉州、漳州虽也有类似食物(如泉州甜丸汤、漳州搓丸),但制作原料和工艺存在差异。
福州冬至必吃的食物是米时,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与吉祥寓意使其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