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的两种代表性花卉分别是牡丹和“花儿”,二者共同构成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
一、牡丹
-
历史渊源
临夏牡丹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当时已开始观赏栽培,金代墓葬中已有牡丹砖雕记载。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富贵花”,在临夏被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
-
文化意义
临夏回族穆斯林将牡丹与伊斯兰文化融合,通过艺术形式(如“太太拱北照壁图”中的牡丹与凤凰组合)表达对“两世吉庆”的哲学追求,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
-
观赏与活动
每年6月13-15日,临夏举办中国花儿大会,吸引大量游客。河州牡丹园等景点展示着盛开的牡丹,成为城市文化名片。
二、花儿(高腔民歌)
-
名称由来
因歌词中常用“花儿”比喻青年女子,故得名“高腔花儿”。这种民歌以歌唱爱情为主题,旋律悠扬,具有浓郁的西北风情。
-
文化特色
“花儿”与牡丹并称临夏“两朵花”,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临夏人民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与牡丹的富贵意象形成互补。
-
传承与发展
2023年花儿大会的举办,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创新,使其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
总结
牡丹与“花儿”不仅是临夏的自然景观,更是其文化精神的象征。牡丹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而“花儿”则传递着民族情感与艺术活力,二者共同塑造了临夏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