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两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常见于老年人和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以下将从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 定义
- 心室扑动:是指心室肌发生快速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通常被认为是心室颤动的前奏。
- 心室颤动:是指心室发生无序的激动,导致心脏无法规律收缩和泵血,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病因
心室扑动的常见病因包括:
- 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炎。
- 电解质紊乱(如钾、钙、镁水平异常)。
- 某些药物中毒(如洋地黄类药物)。
- 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室壁瘤)。
心室颤动的常见病因包括:
- 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
-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
- 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
- 先天性离子通道疾病(如长QT综合征)。
- 其他情况如严重感染、药物中毒、触电等。
3. 症状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共同症状包括:
- 意识丧失。
- 抽搐。
- 呼吸停止。
- 心音消失。
- 大动脉搏动消失。
- 血压无法测出。
如果不及时抢救,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死亡。
4. 诊断
-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 心室扑动:心电图显示快速、规则、连续的波动,无法分辨正常的QRS波群、ST段和T波。
- 心室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不同、大小各异、间距不规则的颤动波。
5. 治疗
紧急处理:
- 电除颤:这是抢救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首选方法,应尽快进行,以恢复窦性心律。
- 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
后续治疗:
- 药物治疗:如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等,用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复发。
- 手术治疗:如射频消融术或植入自动心脏除颤器(ICD),用于高危患者的长期管理。
6. 老年人的特殊性
老年人由于常伴随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疾病,以及可能存在的电解质紊乱,更容易发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老年人对心律失常的耐受性较差,一旦发生,预后往往更严重。
总结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两种致命性的心律失常,需要尽快识别和抢救。老年患者因基础疾病较多,发生这两种心律失常的风险更高,需特别关注。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就医,以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