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原则
-
终止妊娠指征
若缺损面积大(如≥2cm²)、已出现肺动脉高压或心功能Ⅲ-Ⅳ级,需及时终止妊娠。早孕期可选择人工流产,孕中晚期需结合胎儿成熟度及母体情况决定。 -
继续妊娠条件
缺损较小(如<1cm²)、无症状且心功能Ⅰ-Ⅱ级者,可在严密监护下妊娠,定期复查心功能及胎儿发育。
二、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
-
心力衰竭管理
- 地高辛: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 呋塞米:减轻水肿及心脏负荷。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调节血压,延缓病情进展。
-
控制妊娠期高血压
使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制血压,减少心脏负担。 -
抗凝治疗
若合并血栓风险,可能需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但需评估胎儿风险。
三、其他治疗措施
-
介入治疗
小型缺损(直径<5mm)可考虑经皮介入封堵术(如Amplatzer封堵器),创伤小且无需开胸。 -
分娩方式选择
- 心功能良好者可尝试阴道分娩,但需缩短产程并加强监护。
- 心功能较差者建议剖宫产,以降低心脏负荷。
四、注意事项
- 定期产检:孕20周后每周监测心功能及胎儿发育,孕34周后加强NST检查。
- 营养与休息:补充维生素B族及铁剂,纠正贫血;保证每日10-12小时睡眠,避免劳累。
- 避免感染:预防呼吸道感染,咳嗽时需先排除心衰可能。
总结
药物治疗需个体化,且需多学科团队(产科、心内科)共同制定方案。切勿自行用药,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若病情进展或出现严重症状,需及时终止妊娠并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