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毒途径
- 误服:儿童可能因误食农药或接触被污染物品而中毒,多在10分钟至2小时内发病。
- 皮肤接触:农药通过皮肤吸收,常见于喷洒农药时未防护,接触后数小时至6天可能出现症状。
- 呼吸道吸入:吸入挥发的农药蒸汽可迅速引发中毒,通常在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出现反应。
-
典型症状
- 毒蕈碱样症状(M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多汗、流涎、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 烟碱样症状(N样):肌纤维颤动、肌肉痉挛、肌力减退,甚至呼吸衰竭。
-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抽搐、昏迷,可能伴随脑水肿。
- 特殊表现:呼出气体有大蒜味,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迟发性神经损害(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数周至数月发生)。
-
急救与治疗
- 立即脱离中毒环境:转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物并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20分钟。
- 催吐与洗胃:口服中毒者需尽快洗胃(意识清醒时避免催吐),常用生理盐水或清水。
- 药物解毒:联合使用阿托品(对抗乙酰胆碱过量)和胆碱酯酶复活剂(如氯解磷定)。
- 支持治疗:包括吸氧、机械通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
预防措施
- 妥善存放农药:避免儿童接触,严格按规范使用和储存。
- 加强防护:使用农药时穿戴防护装备,接触后及时清洗皮肤。
- 健康教育:普及农药中毒急救知识,提高家长和儿童的防范意识。
若发现儿童中毒,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送医,同时采取初步急救措施以减少毒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