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多因小儿接触、误食或吸入有机磷农药而引起。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病因
- 接触中毒:小儿皮肤娇嫩,接触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衣物、玩具、皮肤等,农药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比如,家长在田间劳作后未更换衣物就抱孩子,导致孩子接触到残留的农药。
- 误食中毒:这是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最常见的原因。小儿可能误服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食物,或把农药当作饮料、药物误食。例如,将装过农药的瓶子误当作饮料瓶给孩子喝。
- 吸入中毒: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如喷洒农药时,小儿处于附近环境,可吸入农药雾滴或挥发的气体而中毒。
临床表现
- 毒蕈碱样症状:出现最早,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所致,表现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如多汗、流涎、流泪、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瞳孔缩小、视力模糊等。
- 烟碱样症状:由交感神经节和横纹肌运动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肌肉震颤、抽搐、肌无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
-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头痛、头晕、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昏迷等,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衰竭而死亡。
诊断
- 病史:详细询问小儿有无有机磷农药接触史、误食史等,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 临床表现:根据上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如出现瞳孔缩小、流涎、多汗、肌肉震颤等表现。
- 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液中的胆碱酯酶活性,是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异性指标。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至正常的 70% 以下,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可明确诊断。
治疗
- 现场急救:立即将患儿撤离中毒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毛发等。如眼睛被污染,用生理盐水或 2% 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 催吐、洗胃:在中毒后 12 小时内进行效果较好。可采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或用 1:5000 高锰酸钾溶液、2% 碳酸氢钠溶液(敌百虫中毒禁用)洗胃,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
- 应用解毒药物:常用的解毒药物有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如碘解磷定、氯解磷定等。阿托品能对抗毒蕈碱样症状,胆碱酯酶复能剂能使被抑制的胆碱酯酶恢复活性,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解毒效果。
- 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吸氧。对于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的患儿,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起病急、病情重,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一旦怀疑小儿有机磷农药中毒,应立即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要加强对有机磷农药的管理,防止小儿接触到此类毒物,以预防中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