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禁忌人群
一、体质特殊者
- 阴虚火旺/阴虚内热体质:容易出现手足心热、口干舌燥等症状,艾灸可能加重上火反应,如便秘、咽痛或头痛等。
- 实热证患者:如高热、局部红肿热痛者,艾灸会助长邪热,加重病情。
- 湿热内盛者:可能因艾灸导致湿热加重,出现舌苔黄腻、小便短黄等症状。
- 过敏体质者:对艾草或艾烟敏感者,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
二、特殊生理状态人群
- 孕妇:艾灸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或早产风险,尤其需避免腹部和腰骶部。
- 经期女性:可能导致经血量异常增多或经期延长。
- 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迟钝,艾灸时易烫伤且伤口难愈合。
- 醉酒或空腹/过度疲劳者:醉酒后艾灸易引发头晕、恶心;空腹或过度疲劳时可能导致虚脱。
三、特定疾病患者
- 高热患者:艾灸可能进一步升高体温,加重发热症状。
- 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艾灸可能诱发或加重出血。
- 严重心脏病患者:艾灸加速血液循环,可能增加心脏负担。
- 皮肤损伤或感染者:如溃疡、感染部位,艾灸可能导致炎症扩散或化脓。
- 精神异常或急性病患者:如精神分裂症、昏迷、抽搐、传染病等,艾灸存在安全隐患。
四、其他禁忌
- 饭后饱腹:可能影响消化功能,建议饭后间隔1-2小时再艾灸。
注意事项:艾灸需避开颜面部、关节处、心脏及大血管等敏感部位,以免烫伤或影响美观。实际操作前应咨询专业医师,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