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局部症状
- 红斑与水肿:咬伤处可能出现水肿性红斑,呈条状、片状或不规则形状。
- 瘙痒与灼热感:毒液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明显瘙痒和灼痛。
- 疼痛:伴随红肿,可能因神经毒素引发持续性疼痛。
- 水疱或糜烂:严重时可能出现水疱,若抓挠则可能糜烂甚至溃疡。
2. 全身症状
- 发热:部分体质较弱者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乏力。
- 头晕、呕吐:极少数情况下,毒液摄入过多可能引发头晕、恶心或呕吐。
处理建议
- 立即清洗: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中和毒液。
- 冷敷止痛:冰袋敷患处减轻肿胀和疼痛。
- 药物干预:若症状严重,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
注意事项
- 避免抓挠,防止感染。
- 若出现全身症状(如高热、呼吸困难)或局部恶化,需及时就医。
千足虫虽无主动攻击性,但其分泌物可能引发过敏或毒性反应,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