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漏浆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并需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漏浆的主要原因
-
模板问题
-
模板拼接不严密,接缝处漏浆;
-
模板未湿润或隔离剂涂刷不均匀,导致混凝土失水过快;
-
模板拆除过早或振捣不实,形成麻面或露筋。
-
-
配合比不当
-
水泥用量过多,降低混凝土保水性;
-
骨料级配不合理,空隙率增大;
-
混凝土强度未达设计要求,抗渗性不足。
-
-
施工工艺不当
-
浇筑速度过快,水分未及时吸收;
-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气泡未排出;
-
混凝土养护不及时,表面水分蒸发过快。
-
-
其他因素
-
天气温差大,混凝土收缩裂缝;
-
长期暴露在恶劣环境中,材料老化。
-
二、漏浆的处理方法
-
模板加固与修补
-
停止浇筑后对漏浆部位进行模板加固,可用木方、钢带网等临时支撑;
-
修补漏缝可使用水泥砂浆、环氧树脂等材料封堵;
-
对未浇筑部分模板重新检查,确保密封性。
-
-
调整配合比与施工工艺
-
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配料,减少水泥用量并优化骨料级配;
-
控制浇筑速度,避免水分过度蒸发;
-
加强振捣,确保气泡排出,避免麻面和露筋。
-
-
加强养护与预防
-
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覆盖保湿,减少水分蒸发;
-
高温天气增加养护频次,防止裂缝产生;
-
使用脱模剂改善模板粘结性,减少拆模损伤。
-
三、预防措施
-
材料控制 :使用合格原材料,避免掺假;
-
过程管理 :规范振捣、养护流程,落实旁站监督;
-
设备维护 :定期检查模板、钢筋等设施,及时维修。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少混凝土漏浆现象,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