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浆少可能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
配合比问题:石子级配不良,或砂过粗,配合比设计时砂率偏低,混凝土保水性差;胶凝材料用量偏低,浆体体积偏少或或0.315mm的以下的颗粒少于400kg;用水量偏大,拌合物粘聚性低;减水剂减水率偏高或掺量偏大或减水剂浓度高对用水量敏感,并含易缓凝组分。
-
原材料质量波动:水泥质量波动,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突然变好,外加剂减水率变大,生产中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减低外加剂掺量或用水量造成混凝土泌水、离析。在生产过程中应及时检测新进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新进水泥的温度较高,对外加剂的吸附大,新进水泥外加剂用量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温度降低,新鲜度下降,对外加剂的吸附也降低,如果不能有效把握这一现象,及时降低外加剂掺量,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离析。矿物掺合料质量波动常见的是粉煤灰的质量发生波动,如烧失量降低,细度降低等,造成混凝土用水量降低,生产时调整不及时也会造成混凝土泌水、离析。砂石质量波动砂子的细度模数变大,砂子变粗,造成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差,泌水、泌水,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增加砂率,复配细砂或者适量增加胶凝材料用量。有时砂石含泥量变小,对外加剂的吸附降低。也会造成混凝土泌水、离析,生产中可以降低用水量,降低外加剂掺量。砂石级配变差造成混凝土保水性变差也可能会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离析,可以适当增加砂率或增加浆体用量。砂石含水率增加时,应及时降低用水量。
-
外加剂质量波动:外加剂质量波动有时也会造成混凝土泌水,针对这一情况主要考虑以下几种方法解决:使用引气剂减小泌水,特别是用卵石配制低标号混凝土时;用增稠剂提高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防止泌水和离析;减少外加剂掺量,降低减水率,提高拌合物的粘聚性。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遇到浆少问题时,应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排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