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多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结合权威资料综合分析如下:
一、坍落度过大
当混凝土坍落度超出设计范围(通常建议控制在140-160mm)时,流动性过强会导致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过多的砂浆上浮,形成浮浆现象。高坍落度混凝土若未及时振捣密实,易出现表面砂浆层过厚、离析严重的问题。
二、振捣不当
-
振捣时间过长 :过度振捣会加速混凝土中水分上浮,导致表面形成浮浆,同时可能引发泌水现象;
-
振捣方式错误 :未采用分层振捣或插入式振捣,可能使砂浆无法有效下沉,从而产生浮浆。
三、水灰比过高
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降低,易出现分层离析。表面水分蒸发快,形成薄弱层,导致浮浆与内部结构分离。例如,水灰比超过1.8时,浮浆问题尤为明显。
其他影响因素
-
外加剂使用不当 :减水剂掺量过高或类型不匹配,可能降低混凝土的粘聚性,引发浮浆;
-
施工环境温度低 :低温会延缓水泥水化,导致表面过早失水,形成浮浆;
-
模板密封性差 :漏浆或模板湿润不均,可能使混凝土表面砂浆分布不均,加剧浮浆现象。
解决措施
-
调整坍落度 :通过优化配合比或添加高效减水剂,在保证流动性的同时降低坍落度;
-
规范振捣 :采用分层振捣法,避免过度振捣,并控制振捣时间;
-
控制水灰比 :根据设计要求调整配合比,优先选用低水灰比的优质水泥;
-
加强养护 :保证混凝土早期湿润养护,减少表面水分散失。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浮浆现象,提升工程质量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