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扒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外加剂掺量过高 :尤其是新型、高效减水剂,对掺量十分敏感,掺量稍高一点或用量提高两三公斤,都会出现泌水、扒底现象。
-
混凝土泌水 :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停放过程中,由于水分过多而析出,导致表面严重翻浆,石子下沉,形成扒底现象。
-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 :水胶比过小,导致混凝土粘度增大甚至板结抓底。掺合料数量、外加剂数量、配合比等因素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
-
施工因素 :如混凝土在罐车中难以分辨是否泌水,但卸入泵车斗后,搅拌轴稍一静止转动,混凝土表面会泌出黄色液浆,石子下沉,导致扒底。
-
静置后流动性失去过快 :混凝土在静置后流动性迅速失去,出现假凝现象,导致翻拌困难,进而产生扒底。
-
粘附力过高 :混凝土由于粘附力过高,常会依附于管壁,使泵送困难,产生抓底问题。
-
保水性过好 :若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很好,但其粘性过大,流动性会降低,也会导致抓底。
-
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不好 :当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不好时,会导致混凝土粘性增大,从而产生抓底现象。
为了解决混凝土扒底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调整外加剂掺量 :适当减少减水剂的掺量,尤其是新型高效减水剂。
-
调整配合比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胶比,合理选择掺合料和外加剂。
-
改善施工工艺 :确保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停放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工作性,避免水分过多析出。
-
选择合适的砂率 :适当提高砂率,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
增加含气量 :通过外加剂增加混凝土的含气量,改善其工作性和流动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混凝土扒底问题,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