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的官方表述和权威资料显示,南海的划分采用的是 九段线 ,而非八段线。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九段线的定义与范围
-
基本构成
九段线由9条断续线组成,呈“U形”分布,北起台湾岛与菲律宾巴丹群岛之间的巴士海峡,南至曾母暗沙,西抵西沙群岛,东至东沙群岛。
-
面积范围
九段线覆盖约21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这一数据在多个权威来源中均有提及。
二、与“十段线”的关系
-
历史演变
早期中华民国政府曾提出过“十一段线”方案,但因历史原因未得到国际认可。1953年中越关系改善后,从原“十一段线”中划去了北部湾、东京湾两段,形成了现行的九段线。
-
术语差异
“十一段线”是历史上的旧称,现官方文件和地图中已统一使用“九段线”术语。
三、国际社会的认知
-
法律地位
九段线既非国界线(不与邻国海岸线完全重合),也非领海基线(未明确标出12海里领海范围),而是中国对南海海域权益的行政性划界。
-
国际争议焦点
部分国际媒体和邻国对九段线的合法性存疑,但中国坚持认为其符合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原则。例如,希腊划分爱琴海时采用11段线,面积更小的土耳其被几乎完全包围,中国对邻国的海域划分更为克制。
四、总结
当前中国官方及国际权威机构均采用“九段线”作为南海疆域划分的正式表述,历史演变和法律属性均以九段线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