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九段线的划定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早期历史基础(1914年前)
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认知可追溯至1914年,当时在地图上已标注南海相关断续线,但未形成正式的国界线概念。
二、九段线的形成(1947年)
-
民国政府的初步划定
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编绘的《南海诸岛位置图》首次以11段断续线标绘南海范围,覆盖主要岛礁和海域,这被视为中国对南海权益的历史继承。
-
新中国成立后的调整
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沿用1947年地图,但根据中越友好关系,主动将北部湾两段线划归越南,因此国界线调整为9段断续线,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九段线”。
三、国际认可与后续演变
-
历史合法性 :1947年的九段线划分基于长期对南海诸岛的管辖,二战后收回南海诸岛的国际行动进一步巩固了其合法性。
-
现代地图的延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官方地图均沿用九段线标注,仅对线段数量进行了调整。
总结
南海九段线的核心划定始于1947年民国政府的地图编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外交调整和历史继承形成最终版,其历史渊源与1887年中法《续议界务专条》无直接关联。当前,九段线仍是中国的南海权益边界重要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