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标串标罪,也称为串通投标罪,是指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之间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223条的规定,此类行为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立案标准
围标串标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经济损失:如果因串通投标的行为给招标人、其他投标人或国家、集体、公民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
-
违法所得:若违法行为所获得的利益(即违法所得)超过十万元,这也构成了立案的理由 。
-
中标项目金额:当中标项目的金额达到二百万元以上时,也需要进行立案处理 。
-
非法手段:使用威胁、欺骗或者贿赂等非法手段进行围标串标的,无论涉及金额大小,都应立案追究 。
-
行政处罚历史:即使未达到上述任何一项标准,但若两年内因串通投标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后再次实施相同行为的,同样需要立案查处 。
-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这包括但不限于影响恶劣、破坏市场秩序等情形 。
法律后果
对于构成围标串标罪的行为,法律规定的处罚是严厉的。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则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还有可能面临行政罚款、取消投标资格直至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民事责任方面,造成他人损失需赔偿 。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存在这些明确的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构成犯罪还需结合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来判断。例如,是否存在共谋,是否有意联络,以及具体的串标行为是否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后果等都是考量的因素 。
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经济秩序,法律法规对围标串标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并设定了详细的立案标准以确保对此类行为的有效打击。同时,这也提醒参与招投标活动的相关方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触碰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