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山记》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篇散文,记录了他游览黄山的所见所感。以下是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及赏析:
一、核心字词解释
-
奇松
指黄山独特的松树,以形态各异、生命力顽强著称,如迎客松、金鸡叫天门等。
- 迎客松:位于玉屏峰东侧,破石而生,树高15米,胸径64厘米,是黄山松的代表。
-
怪石
形状奇特的石头,如飞来石(似大公鸡)、五老上天都(五位老人形象)等。
- 飞来石:位于天都峰,因形似飞来而得名,是黄山标志性景观之一。
-
云海
黄山特有的自然景观,山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形成壮丽景象。
- 文中用“云遮雾隐,白雨青霭”描绘其变幻莫测。
-
温泉
前山黄山宾馆的天然温泉,水温42℃,水质清澈,但不可饮用。
二、经典段落赏析
-
描写奇松 :
“迎客松挺立于玉屏风东侧,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枝下高2.5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来客黄山游览。”
迎客松是黄山松的象征,姿态苍劲,翠叶如盖,成为黄山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
描绘怪石 :
“莲花峰与天都峰并称黄山双峰,莲花峰如莲花绽放,天都峰则险峻挺拔。石梁横跨两峰之间,如天桥连接,令人称奇。”
莲花峰与天都峰的对比,展现了黄山山体的雄伟与险峻。
-
云海与温泉 :
“初日将坠,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仙境。行至汤口,沐浴温泉,感受大自然的温暖与神奇。”
温泉与云海结合,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意境。
三、写作特色
袁枚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将黄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合,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例如用“海马”形容负重登山者的形象,既贴切又富有画面感。
以上字词及赏析综合自《游黄山记》原文及权威注音资料,涵盖文中核心意象与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