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粑粑、馓子、艾蒿馍馍
四川清明节的传统食物因地域差异较大,综合多个地区的特色,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一、宜宾特色食物
-
草粑粑
宜宾分为东西片区,以清明草不同部位制作:
-
东片区用嫩叶,呈绿色;
-
西片区用黄色花穗,呈黄色。 需搭配野苦藠和腊肉,腊肉的咸香与野苦藠的微苦融合后香气独特。
-
-
暖菇包
泰宁特产,用鼠曲草(暖菇草)制作,形状似包子或弯月,蒸制后香气扑鼻。南片区以鲜草为原料,北片区用暖菇粉,口味略有差异。
二、成都及周边地区
-
欢喜团(糖油果子)
成都清明节常见,用糯米作团,裹糖色或彩线,象征驱邪避灾。历史记载曾沿街售卖,是成都北门外“欢喜庵”的传统小吃。
-
清明螺
采自田螺的肥美肉质,清明前后最佳。可煮熟后凉拌或卤煮,清淡鲜美,有“清明螺,肥似鹅”的说法。
三、其他地区特色食物
-
艾蒿馍馍
客家人清明节食用,将艾草嫩芽与面粉混合煎炸,清香不油腻,是成都及周边古镇的受欢迎小吃。
-
青团子
江浙地区传统,用浆麦草汁和糯米粉制成,馅心多为糖豆沙,蒸熟后刷油食用。
-
馓子(寒具)
油炸面食,香脆酥脆,古时用于祭祀,现多作为节日零食。
四、其他推荐食物
-
熬锅肉 :四川名菜,半肥半瘦的猪肉经腌制、炖煮后,肥而不腻,常用于祭拜后家庭聚餐。
-
红糖艾草鸡蛋汤 :清明时节饮用,艾草驱寒,鸡蛋增加营养,是一道滋补汤品。
总结
四川清明节食物丰富多样,既有地方特色小吃(如草粑粑、暖菇包),也有传统糕点(如欢喜团、青团子),还有融合了时令食材的佳肴(如清明螺、熬锅肉)。不同地区因物产差异形成独特风味,共同构成四川清明节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