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柳签、吃清明粑、祭孤、放水节
四川清明节习俗融合了祭祖、踏青与地方特色,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传统祭扫习俗
-
插柳签
取整竹或竹片写上逝者姓名插于坟头,四川因竹木资源丰富而形成此习俗。
-
采清明菜做清明粑
用鼠曲草(清明菜)与面粉、糯米等混合烙制,具有清香,是祭祖时献给祖先的生态食品。
-
祭孤与城隍像
-
祭孤 :成都等地抬城隍像至北门祭坛,祭扫无后人的孤寡或幼童,体现人文关怀。
-
火神门祭火神 :四川独有的习俗,于清明节当天在火神门祭祀火神,祈求平安。
-
二、特色民俗活动
-
清明泡种子
清明节前一日(寒食节)祭土地菩萨,农家将种子浸泡以备春耕,成都等地河岸可见成片生长。
-
都江堰放水节
复原古代祭祀仪式,主祭官身着古服诵读祭文后进行放水,是四川与春节齐名的民俗活动。
三、生活习俗与节令食品
-
踏青与放风筝
清明兼具踏青与放风筝的习俗,人们到郊外游玩、放飞风筝,享受春日时光。
-
特色食物
-
欢喜团 :成都地区将炒米团点染彩色,以线串联,兼具祭扫与节令食品属性。
-
油卜 :什邡等地用荠菜花沾油投入水中,根据水面花纹卜吉凶。
-
四、现代融合习俗
-
公祭英烈
在烈士陵园向英烈献花、留言,成为新时代的祭扫方式。
-
生态祭扫
部分地区推行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等环保形式,减少传统火化用品使用。
这些习俗既保留了传统内涵,又结合了地域特色,体现了四川人民对祖先的敬仰与对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