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是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并发症,非常常见,甚至有些患者是因为出现糖尿病酮症昏迷以后,急诊拉到医院去抢救的时候才发现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大部分是由于患者没有尽快尽早地知道糖尿病而去治疗,或者知道了没有去及时地治疗,或者有一部分是治疗了,而没有好好地控制住。血糖急剧升高,体内胰岛素相对或者绝对的不足就不能分解糖提供能量,而分解了脂类,包括脂肪酸,产物就会出现酮症导致酸中毒,最后导致昏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是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并发症,非常常见,甚至有些患者是因为出现糖尿病酮症昏迷以后,急诊拉到医院去抢救的时候才发现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大部分是由于患者没有尽快尽早地知道糖尿病而去治疗,或者知道了没有去及时地治疗,或者有一部分是治疗了,而没有好好地控制住。血糖急剧升高,体内胰岛素相对或者绝对的不足就不能分解糖提供能量,而分解了脂类,包括脂肪酸,产物就会出现酮症导致酸中毒,最后导致昏迷。
糖尿病的遗传性是有的,尤其是在二型糖尿病患者当中遗传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在一型糖尿病患者中比例相对小。但是并不是糖尿病患者生的孩子就一定是糖尿病,遗传的是易感因素,只是孩子在活动量小、摄入食物多等外因作用下更容易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眼底病变大部分会出现看东西黑朦,或者有漂浮的黑斑、黑点。糖尿病眼底病变事实上是由于长期的血糖得不到良好的控制,所导致的微血管的损害。一旦眼底微循环损害后,会出现血管形状的变化,血管破裂出血,导致视网膜的问题,甚至出现血管瘤,影响视物。
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Ⅰ期在临床上检测不出来;Ⅱ期在运动后出现尿的微量白蛋白;Ⅲ期是在静息状态下,也会在尿里发现微量白蛋白;Ⅳ期会出现大分子蛋白;Ⅴ期出现肌酐尿素氮升高。Ⅲ期是能够发现的临床糖尿病肾病比较早的一期,治疗是延迟发展和控制发展,但是完全治愈是比较少的。
糖尿病患者出现烂脚丫子的情况,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是血供不好的,尤其供应下肢血管,包括脚的血管。而且部分患者有神经的损伤,对痛觉、对温度觉会降低或丧失,遭遇到如扎钉子或创伤、热水洗脚会损伤。所以在血供不好或在神经受到损伤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脚容易受到破坏,叫做糖尿病足。
第一、由于血糖变化所导致的晶状体前后径的改变,在适应了晶状体的变化之后,就会恢复。第二、老年患者晶状体的浑浊、白内障,需要及时眼科辅助治疗,可以恢复。第三、糖尿病眼底病变在早期通过有效治疗手段也会得到恢复,但是到了晚期就不能恢复了。
要做好糖尿病本身的血糖控制,如果把血糖尤其是早期的血糖控制的比较好,血脂、血压控制的比较好就不会出现糖尿病肾病。出现了糖尿病肾病,也要及时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尿酸等会对肾脏造成损害的指标,以及ARB类等药物的应用也会改善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脚麻属于糖尿病的外周神经病变。在糖尿病的发病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另外就是控制不好的情况下,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外周神经。糖尿病病人会感到手脚麻木,还会有脚冷、疼,像蚂蚁爬等等的异常感觉。所以糖尿病脚麻,大部分是由于长期糖尿病状态、高血糖状态没有得到及时控制,而导致的并发症。
最常见的就是的冠心病,还有脑血管的问题,脑梗、脑出血、脑血管破裂,更严重的就是心梗,还有极端的就是出现血栓,这也是由于糖尿病的控制不佳导致的大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的危害非常大,要及时处理,利用对大血管病变有效的药物去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多尿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缺乏导致血糖升高,血糖升高会导致尿渗透压增高,肾小球在滤过尿的时候就会出现滤过尿量增多,进而出现原尿增多,导致尿量增多。同时由于渗透压增高,糖尿病患者饮水量也会增多,会造成尿量进一步加重。
糖尿病足如果得到有效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在治疗的时候,最好坚持早治疗。一旦糖尿病患者有了足部的症状,就要开始做预防性的治疗或者预防性的保护。一旦出现小的创面要及时处理,不要等到创面扩大才去医院。所以糖尿病足的治疗如果早,大部分可以治愈。
胰腺占位病变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所有的发生在胰腺上的肿物或者结节都可以统称为占位病变,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恶性病变绝大多数是胰腺癌;另外一部分占位病变并不是胰腺癌,可能是胰腺的良性病变。发现胰腺上有一个占位性的病变可以进一步的检查明确性质,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措施。
严格上来说低血糖不能算糖尿病,但是低血糖预示着胰岛β细胞功能的紊乱。有些糖尿病发病的早期也会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在出现反应性低血糖的时候,一定要去查一下胰岛功能,同时要定期复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以避免或者预防二型糖尿病的发生。所以虽然低血糖不是糖尿病,但是会提示着有糖尿病发病的倾向。
胰腺脂肪浸润和癌症是两个概念。胰腺脂肪浸润通常是发生在首先是比较肥胖的人,就是脂肪组织长到胰腺的腺叶里边去了。其次就是可能上了岁数,年纪比较大的人的胰腺腺叶出现萎缩,在萎缩的部分会有脂肪组织填充,从CT上看像一片羽毛,这就是脂肪浸润,胰腺脂肪浸润本身就不是胰腺癌,也不会转变成胰腺癌。
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基本上丧失了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而二型糖尿病的胰岛β细胞仍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一型糖尿病大部分是发病年龄比较早,而二型糖尿病大部分是发病年龄比较晚;一型糖尿病大部分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而二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或者用胰岛素治疗均可。
绝大多数胰腺癌的患者在就诊的时候,通常处于比较晚期的阶段,分为局部晚期和转移。在胰腺癌的晚期通常会有腰背部的疼痛,而且很剧烈、很难忍受,需要很强的止疼药,到后期效果可能不理想。措施上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尽可能缓解病人的疼痛和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等。
首先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是一类良性肿瘤。从诊疗的过程来讲,定性诊断是第一位,也就是浆液性囊腺瘤和胰腺癌要进行鉴别。如果确诊是胰腺浆液性囊腺瘤,除非很大或者在短期内有很明显的生长趋势,这时需要进行手术干预。除此之外,一些小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通常定期观察就足够了。
胰腺癌的早期通常并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可能会有腹胀、腰背部的酸胀不适,这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到了晚期或者肿瘤增长的体积比较大的时候,可能会对周围的胆管产生压迫,出现黄疸,继续进展还会产生腰背部的剧烈的疼痛。在短时间内体重明显的下降,要警惕胰腺出现问题。
良性肿瘤只要进行比较恰当干预,通常对生存或生命是没有威胁的。如果胰腺上的肿瘤确诊是良性的,比如肿瘤比较大、位置比较特殊,进行了手术切除,切除以后治疗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活10年或者活更长时间都是可以达到的。
对于恶性肿瘤或者对于癌症来说,不管是哪个位置的恶性肿瘤,始终伴随着术后复发的问题。对于胰腺癌,在全身所有部位的恶性肿瘤里,确实复发的几率比较高。在手术以后,推荐进行辅助治疗。虽然手术做完,还是要求患者做密切的术后复查和随访。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是一种胰腺的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相对比较慢,作为良性肿瘤,不会转移或扩散。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一般少有症状,小的囊腺瘤可以定期复查,暂时不用处理。囊腺瘤相对增长比较大,或者生长部位很特殊就需要进行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