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受法律保护,用人单位不得以怀孕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雇孕妇,将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一、经济赔偿标准
-
赔偿金计算方式
按《劳动合同法》第87条规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赔偿金,计算标准为:
-
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
-
六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
-
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月工资以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准。
-
-
特殊情况处理
- 若用人单位在孕期、产期、哺乳期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同时支付赔偿金和未付工资,且不得以“不胜任工作”等理由抗辩。
二、其他法律后果
-
劳动合同效力
违法解除的劳动合同自始无效,劳动者可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或继续履行合同。
-
工资与福利保障
-
孕期、产期、哺乳期工资待遇不得降低,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
若因违法解雇导致工资损失,需赔偿差额部分。
-
-
行政处罚与声誉影响
-
用人单位可能被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
长期违法解雇可能影响企业声誉,导致商业信誉受损。
-
三、维权途径
-
协商与仲裁
劳动者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支付赔偿金,协商不成的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诉讼与支付令
-
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
四、例外情形
若孕妇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如严重失职、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等)或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无需赔偿。
建议 :孕妇遭遇解雇时,应保留证据(如病假证明、劳动合同等),优先选择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支付赔偿金,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