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神经细胞瘤(又称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起源于未成熟的神经嵴细胞,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约50%病例发生在肾上腺。其典型症状包括腹部肿块、发热、骨痛等,部分肿瘤可能自然消退,但高危患者需手术、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疾病本质与发病特点
成神经细胞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来源于交感神经系统未分化的神经母细胞,最常见于肾上腺(50%)和腹部交感神经节。约2/3患儿在5岁前确诊,平均发病年龄为1-2岁,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值得注意的是,该肿瘤存在自然消退或转为良性的特殊生物学行为,但多数病例呈恶性进展。 -
典型症状与临床表现
症状因肿瘤位置和转移情况而异:
- 原发肿瘤表现:腹部肿块、腹胀、便秘或排尿困难(盆腔肿瘤);胸颈部肿瘤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或霍纳综合征。
- 全身症状:发热、体重下降、贫血及骨痛(提示转移)。
- 特殊症状:肿瘤分泌儿茶酚胺可致高血压,脊髓压迫可能导致瘫痪。
- 诊断方法与技术
诊断需结合多维度检查:
- 生化检测:80%-90%患儿尿中儿茶酚胺代谢物(如VMA、HVA)显著升高。
-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定位肿瘤,MIBG扫描检测转移灶。
- 病理活检:确诊金标准,通过免疫组化明确肿瘤分型(如未分化型、富髓型等)。
- 分层治疗与预后差异
治疗方案基于风险分级:
- 低危患者(如婴幼儿):可能仅需观察或手术切除,部分肿瘤可自行消退。
- 中高危患者:需手术联合化疗(长春新碱、顺铂等)、放疗,高危病例需干细胞移植。
- 预后因素:年龄<1岁、早期局限病灶预后较好,而MYCN基因扩增提示高风险。
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肿块、持续骨痛或发育迟缓,应尽早就医。尽管成神经细胞瘤恶性度高,但通过规范治疗,低中危患儿治愈率可达80%以上。定期儿童体检和关注异常症状是早期发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