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冠状动脉疾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使得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细胞因缺氧而发生电生理改变,从而引发室性心动过速。
- 冠状动脉痉挛:在某些情况下,如寒冷刺激、情绪激动等,冠状动脉可能发生痉挛,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这种暂时性的缺血会影响心肌细胞的正常电生理活动,进而诱发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受损,心肌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梗死区域周围的心肌细胞可能会因为缺氧、代谢紊乱等原因,出现电生理特性的改变,容易发生异常的电信号传导,从而引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病会导致心肌细胞发生病变,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也会随之改变,使得心肌细胞的兴奋性、传导性等发生异常,增加了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风险。
- 其他心脏疾病:
- 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使得心肌供氧不足。为了满足身体的需求,心脏会出现一系列的代偿机制,这些代偿机制可能会导致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不稳定,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包括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 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脱垂等,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和心肌缺血。例如二尖瓣脱垂患者可能会因为瓣膜反流,导致左心室负荷过重,心肌细胞长期处于压力负荷增加的状态下,容易出现电生理异常,进而诱发室性心动过速。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等)、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不当)、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等因素,也可能增加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