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IPVT)概述
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IPVT)是Q-T间期正常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为心电图上出现多形性的室性心动过速波形,并常常与心肌缺血有关。
病因
IPVT大多见于冠心病,可伴或不伴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肌损害,可有也可无急性心肌缺血。也可伴发于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少数可因其他病因引起,如心肌病、心室肥厚、二尖瓣脱垂等。
临床表现
IPVT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 心悸
- 胸闷
- 头晕
- 晕厥
- 阿-斯综合征(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的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 猝死
检查
主要需做心电图检查,其特点如下:
- 室性心动过速呈多形性:部分可呈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QRS波增宽、畸形,时限大于0.12s。
- 心室率为150~300次/min。
- 可呈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定,短者1~2min后可恢复正常。
- 发作间歇期T波、U波均正常:无长-短周长或极短联律间期性室性期前收缩诱发现象,但可见R-on-T室性期前收缩,无缓慢性心律发生。
- 程序期前刺激可诱发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 可伴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因,可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IPVT需要与以下情况进行鉴别:
- 一般室速或心室颤动:一般室速表现为一系列形态几乎固定的宽大QRS波,ST段与T波可以辨认,发生往往不会自行停止;室颤时无法识别QRS波及ST段与T波,心室率大于300次/分钟,极不规则,一般不会自行终止,电击复律有效。
- 其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如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等。
并发症
IPVT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 晕厥
- 心绞痛
- 心脏性猝死
- 阿-斯综合征
- 心力衰竭等。
治疗
由于IPVT具有潜在的致命特点,必须给予积极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
- 药物治疗:如ⅠA、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普罗帕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胺碘酮等)、硫酸镁等。
- 电击复律:对于持续发作的IPVT,需要进行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治疗。
-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反复发作的IPVT患者,建议安装ICD。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于有冠心病的患者,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改善心脏供血,预防IPVT的复发。
- 抗心肌缺血药物:如硝酸甘油类、钙拮抗药等,可以用于预防IPVT的复发。
- 手术治疗:对于不适合药物治疗、电击复律、ICD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心内标测指导下的外科手术治疗。
- 起搏治疗:起搏治疗对于预防IPVT的发作无效。
- 补钾、补镁:补钾、补镁对于预防或治疗IPVT无效。
预防
预防IPVT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预后
IPVT的预后取决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措施等因素。对于早期发现、积极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