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Ischem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简称IPVT)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属于Q-T间期正常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类型。以下从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 定义
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因心肌缺血导致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这种心律失常的特点是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形态多变,心室率快(150~300次/分钟),且节律不齐。由于心肌缺血,其发作常不稳定,易迅速发展为心室颤动,具有很高的猝死风险。
2. 病因
该病的常见病因包括:
- 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
- 严重心肌炎:可导致心肌损伤和缺血。
- 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可加重心肌缺血。
- 其他心脏疾病:如二尖瓣脱垂、心瓣膜病等。
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以及血流动力学障碍也是诱发因素。
3. 症状
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因发作类型(非持续型或持续型)而异:
- 非持续型(发作时间短于30秒):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感到心悸、头晕。
- 持续型(发作时间超过30秒):可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头晕、黑朦、抽搐,甚至晕厥和猝死。
4. 诊断
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主要包括:
- 心电图检查:显示QRS波增宽、畸形,时限>0.12秒,心室率快且节律不齐。
- 动态心电图监测:捕捉间歇性发作的心律失常。
- 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查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室扩大。
- 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情况。
- 血液检查:检测心肌酶谱、电解质等,判断心肌损伤和电解质紊乱。
5. 治疗
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需要迅速、果断,以防止病情恶化。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 药物治疗:
- 利多卡因:首选药物,用于静脉注射和点滴。
- 胺碘酮:静脉注射后改为口服,用于预防复发。
- 普罗帕酮:对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患者需谨慎使用。
- 电复律治疗:对于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迅速施行电复律。
- 手术治疗: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CI):用于恢复心肌供血。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适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
-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患者,以预防猝死。
温馨提示
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高风险的心律失常,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心血管内科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预约就诊,建议联系专业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