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性周围神经病是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周围神经损害性疾病,主要导致感觉障碍、运动功能丧失和自主神经异常,典型表现为皮肤麻木、肌肉萎缩及神经粗大。
核心症状与表现
- 感觉障碍:肢体麻木、刺痛或灼热感,温度觉和触觉减退,严重者完全丧失感知能力。
- 运动功能受损:肌肉无力、萎缩,影响行走或手部精细动作,晚期可致畸形或瘫痪。
- 皮肤与神经特征:红斑、结节等皮损伴随神经粗大(如尺神经),局部出汗减少或毛发脱落。
治疗与管理要点
- 药物联合治疗:利福平、氨苯砜等抗菌药物杀灭麻风杆菌,需长期规范用药。
- 康复干预:物理治疗(针灸、热敷)和运动训练帮助恢复神经功能,手术矫正严重畸形。
- 早期防治关键:避免接触传染源,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及时干预可减少残疾风险。
该病需综合治疗以控制感染并最大限度保护神经功能,早诊断、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