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后延时服务费用分配细则,综合多篇权威方案,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分配原则
-
按劳取酬 :根据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课时量、工作表现及考核结果分配费用。
-
全员参与 :涵盖全体教职工(含保安等),确保服务覆盖所有时段。
-
专款专用 :资金仅用于教师报酬、劳务支出及消耗品采购,禁止挪作他用。
二、具体分配标准
-
课时补贴
-
按实际授课课时计算,每节课补贴20元(普通课程)或60元(特殊时段/高难度课程)。
-
例如:某教师每月授课20节,补贴为20节 × 20元/节 = 400元。
-
-
管理与服务绩效
-
正常工作 :每日检查正常开展课后服务,可获100%绩效服务费。
-
考勤管理 :迟到/早退/旷工按比例扣除(1次10%、3次及以上100%)。
-
安全与服务质量 :无家长投诉、无安全事故发生,可获100%绩效服务费;发生重大事故或违规行为,可能扣除50%-100%绩效服务费。
-
-
特殊奖励机制
-
过程性奖励 :占服务经费的90%,依据日常表现、考勤、家长满意度等综合评估。
-
终结性奖励 :占10%,针对表现突出、无私奉献的教师,通过家长调查问卷评选。
-
三、其他注意事项
-
基数与调整 :部分方案以每人每天5元为基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调整。
-
经费来源 :以财政补贴为主,不足部分可通过学校自筹解决。
-
争议处理 :若对分配结果有异议,可通过校务会议协商或上级部门申诉。
以上细则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调整,建议学校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确保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