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课后延时服务的最新政策规定,综合多部门文件及地方实践,主要调整内容如下:
一、服务范围与对象
-
服务范围
严格限定为完成正常教学计划后的延时服务,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一致,不包含早到校、午餐午休、自习等时段。
-
服务对象
-
主要为义务教育阶段在读学生,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
-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和有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可免费参加。
-
二、服务时间与内容
-
时间安排
-
实行“5+2”模式:每周五天下午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具体时间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部分学校在初中阶段可开设自习班,支持教师弹性上下班以减轻负担。
-
-
内容要求
-
以辅导答疑、作业辅导为主,禁止用于集体补课或讲授新课。
-
可开展体育、美术、阅读等兴趣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三、费用与收费标准
-
收费政策
-
基础延时服务(每周2小时)由财政补贴,学生仅需支付少量费用(如开封市不超过2元/小时)。
-
个性化延时服务(如特长培养)可能收取额外费用,具体标准由地方制定。
-
-
收费透明度
- 学校需提前公示服务方案,包括内容、时间、费用等,家长需自愿报名。
四、管理规范
-
责任主体
-
明确学校为服务提供主体,需保障师资、设备等投入。
-
建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记录机制,小助手需每日统计缺勤及作业完成度。
-
-
家长参与
-
服务需经家长同意,学生需主动报名,不得强制参与。
-
家长可通过电话或现场方式提出延时服务需求。
-
五、其他调整
-
政策推广 :北京等试点地区率先推行“5+2”模式,其他地区逐步跟进完善。
-
监督机制 :服务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违反规定的将追责。
以上政策体现了“减负增效”的核心目标,通过规范服务内容、明确责任主体、保障学生自主权,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