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多动脉炎性巩膜炎的药物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制定方案,以下为常用药物分类及具体推荐:
一、核心治疗药物
-
糖皮质激素
- 泼尼松:作为基础治疗药物,可快速控制炎症反应,初始剂量需根据病情调整,必要时可静脉使用甲泼尼龙。
- 地塞米松:适用于急性期,但需注意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代谢异常)。
-
免疫抑制剂
- 环磷酰胺:多用于激素抵抗或重症患者,可口服或静脉冲击治疗,需监测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 甲氨蝶呤/硫唑嘌呤:作为维持治疗药物,适用于病情稳定后激素减量阶段。
二、二线或辅助药物
-
生物制剂
- 利妥昔单抗:针对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可调节B细胞功能。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美洛昔康/双氯芬酸钠:辅助缓解疼痛及局部炎症,常与激素联用。
-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尤其合并血管病变时。
三、特殊情况用药
-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青霉素):仅在明确合并感染时使用,需根据病原学结果选择。
- 散瞳药物(如复方托吡卡胺):预防虹膜粘连,适用于前葡萄膜炎患者。
注意事项
- 用药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初始治疗建议在风湿免疫科及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 长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及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