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冠状动脉内壁长期积累脂质形成粥样斑块,当斑块破裂时,暴露的胆固醇等物质会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迅速阻塞血管。这一过程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诱因。 -
冠状动脉痉挛
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寒冷、情绪激动、吸烟等因素可能诱发痉挛,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 -
血栓形成与血管闭塞
斑块破裂后形成的血栓可能快速扩展,完全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细胞因缺氧而坏死。若血流中断超过20-30分钟,心肌损伤将不可逆。
其他重要诱因:
- 高血压、糖尿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血栓风险。
- 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导致心脏负荷骤增或血压急剧升高,诱发斑块破裂。
- 寒冷刺激、便秘:通过神经反射或血流动力学变化诱发血管痉挛或斑块不稳定。
综上,急性心肌梗死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心机制为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发心肌缺血坏死,需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如管理“三高”、戒烟限酒)和及时干预(如溶栓、介入治疗)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