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期饮食(发病1-3天)
- 流质饮食:以米汤、藕粉、去油肉汤、温果汁等为主,避免豆浆、牛奶等易胀气食物。
- 少食多餐:每日5-6餐,每餐少量(约半饱),减轻心脏负担。
- 禁忌食物:忌浓茶、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高脂肪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
二、缓解期饮食(发病4天-4周)
- 半流质过渡:逐步增加小米粥、燕麦粥、嫩碎菜末、低脂酸奶等,仍保持少食多餐。
- 营养补充:
- 优质蛋白:选择瘦肉末、鱼肉、鸡蛋清等。
- 维生素C:通过猕猴桃、草莓、西红柿等水果促进心肌修复。
- 膳食纤维:绿叶蔬菜(如菠菜、芹菜)和全谷物可预防便秘。
三、恢复期饮食(发病4周后)
- 软食为主:如软米饭、面条、低脂奶类、豆制品等,逐步恢复正常饮食结构。
- 长期管理:
- 低脂低胆固醇:每日胆固醇摄入≤300mg,避免动物内脏、蛋黄,优选植物油(如玉米油、橄榄油)。
- 控制盐分:每日食盐≤4g,避免腌制食品。
- 补充镁、碘:通过海带、紫菜、坚果等调节血脂。
四、推荐食谱示例
- 附子干姜粳米粥:附子5g、干姜3g与粳米煮粥,温阳救逆,适合心梗并发心衰。
- 玉竹酸枣炖猪心:玉竹50g、酸枣仁15g与猪心炖煮,安神补血,改善心律失常。
- 清蒸鲈鱼:低脂高蛋白,搭配绿叶蔬菜,促进恢复。
五、注意事项
- 避免过饱:每餐7分饱,防止心脏负荷加重。
- 戒烟限酒:酒精和尼古丁会加剧血管损伤。
- 监测体重:肥胖者需控制总热量,维持BMI正常范围。
以上建议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指导调整,确保营养与安全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