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需遵循快速急救、再灌注治疗及综合管理原则,具体分以下步骤:
一、院前急救(关键步骤)
- 立即停止活动:患者需平卧或半卧位休息,减少心肌耗氧。
- 拨打急救电话:第一时间呼叫120,避免自行驾车或步行就医。
- 药物缓解:
-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每5分钟1次,最多3次),血压不低时可用。
- 嚼服阿司匹林300mg(排除禁忌症如主动脉夹层)。
-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异物,必要时吸氧(2-4L/min)。
- 心肺复苏:若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胸外按压(100-120次/分)和人工呼吸(30:2比例)。
二、院内再灌注治疗(黄金时间窗内)
- 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适用条件:发病12小时内(尤其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优先选择90分钟内完成球囊扩张。
- 优势:快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降低死亡率,尤其适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
- 溶栓治疗
- 适用条件:无法在120分钟内进行PCI时,发病12小时内无禁忌症(如出血风险)的患者。
- 常用药物: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三、药物治疗与监测
- 抗血小板与抗凝:
-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 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抗凝。
- 缓解症状与保护心肌:
- 吗啡或哌替啶镇痛(无低血压或呼吸抑制时)。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减少心肌耗氧,ACEI/ARB类药物改善心室重构。
- 并发症处理:
- 心律失常: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控制室性心律失常。
- 心力衰竭: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
- 心源性休克: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维持血压。
四、一般治疗与康复
- 卧床与活动:无并发症者卧床1-3天,逐步过渡至床边活动,2周内出院;重症患者延长卧床时间。
- 饮食与排便:低盐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 长期管理:
- 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如立普妥)。
-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戒烟限酒。
- 适度康复锻炼(以不引起气促、血压波动为原则)。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
- 识别高危诱因:避免搬重物、情绪激动、寒冷刺激。
- 定期复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心功能。
核心原则:时间就是心肌!发病后需尽快开通血管(PCI或溶栓),同时综合管理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