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周边海域存在鲨鱼活动,但大部分属于低风险物种,且景区有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海南海域鲨鱼种类及特性
-
黑鳍鲨(乌翅真鲨)
近期三亚蜈支洲岛海域多次观察到黑鳍鲨,该物种性情温和,以小型鱼类为食,对人类安全威胁等级为“低”。其活动范围有限,通常无法靠近浅水区。 -
其他鲨鱼种类
海南海域还存在灰鲭鲨、白鳍鲨、锤头鲨等,这些鲨鱼多分布在珊瑚礁或近海区域,但因人类活动影响,数量相对较少。
二、鲨鱼出没区域的安全管理
蜈支洲岛景区针对鲨鱼活动采取了以下措施:
- 划定观测区:黑鳍鲨出现的区域位于观海长廊附近,属于海洋生物观测区,设有明确安全警示标识,禁止游客下水。
- 巡逻监管:景区安排保安巡逻,及时制止游客危险行为。
三、鲨鱼出现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黑鳍鲨等海洋生物频繁造访蜈支洲岛,与当地生态修复措施密切相关,包括:
- 人工鱼礁投放、珊瑚移植修复、增殖放流等生态工程;
- 常态化净滩行动和海洋保护宣传,促进海洋生态系统恢复。
四、公众关注与风险提示
- 鲨鱼攻击风险极低:目前未发生黑鳍鲨主动攻击人类的事件,网传“鲨鱼咬人”为不实谣言。
- 遵守景区规定:游客需注意警示标识,避免在非开放水域游泳或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