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中的“三线”规定是针对老空水防治的核心管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三线”定义及作用
- 积水线
指通过调查或物探确定的采空区积水实际边界线,即老空水的最大范围线。 - 探水线
根据积水区位置、范围、水文地质条件等确定的必须进行探放水作业的起始位置线。探水线通常位于积水线外推一定距离(如煤层中一般外推60米)。 - 警戒线
在探水线基础上进一步外推一定距离(如煤层中一般外推150米)划定的区域线,进入此区域后需加强水情监测和超前探查。
二、管理要求
- “四步工作法”
探放老空水必须遵循“查全、探清、放净、验准”四步程序,确保老空水彻底治理。 - 探放水作业规范
- 采掘工作面进入警戒线后,需采取物探、钻探等手段进行超前探查;
- 进入探水线后,必须执行“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确保探放水到位。
三、配套措施
- 区域划分
结合“三区”(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划分,严禁在禁采区进行采掘活动,缓采区需完成水害治理后方可作业。 - 监测预警
安设水害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矿井涌水量、钻孔水位等参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
四、地方细化要求
例如贵州省在《煤矿水害防治管理办法》中强化探放水流程管理,明确“两单”(探放水设计单、验收单)、“两牌”(探水作业牌、限位牌)、“两监测”(水量监测、水位监测)制度,确保现场操作规范。
注:上述规定综合了国家及地方层面的管理要求,核心依据为《煤矿防治水细则》及相关专项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