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工作近年来在政策完善、技术提升及管理强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政策体系与区域实践
-
地方性政策创新
贵州省针对煤层构造复杂、水害频发等问题,出台《贵州省煤矿水害防治管理办法》,提出“两单两牌两监测”流程管理制度,并细化“逢掘必探”与“先探后掘”的区别,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执行难题。山西省则通过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水害防治帮扶机制等举措,强化老空水和底板承压水害治理。 -
区域治理重点差异
- 西部矿区(如鄂尔多斯盆地):因开采规模扩大,矿井涌水量增加,传统集中排水系统成本高、管理复杂。
- 东部矿区(如华北、华南):面临“三高一强”(高水压、高地应力、高温、强扰动)环境,同时受顶板老空积水和底板高承压水双重威胁。
二、技术应用与管理提升
-
勘探与监测技术
地面三维地震、瞬变电磁法及井下随钻物探技术广泛应用,提升水害预测精度;高扬程大流量潜水电泵和智能应急管理系统增强排水与防控能力。 -
隐蔽致灾因素治理
多地推行隐蔽致灾因素动态普查,明确采空区、废弃井筒等高风险区域,要求未查清前禁止采掘作业。乌海市通过专家会诊排查水害风险,建立常态化技术交流机制。 -
矿井水资源化利用
针对矿井水污染与浪费问题,2024年矿井水治理领域加速发展,重点推进高矿化度水处理技术,减少土壤盐渍化并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三、现存挑战与未来方向
-
核心难点
我国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全球最复杂,突水机理多样(如顶板砂岩水、底板岩溶水),且开采深度增加导致充水条件日趋复杂。部分企业仍存在探放水措施落实不到位、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 -
发展趋势
- 精准防控:融合物探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实现水害动态预警。
- 分区治理:结合区域水文特征制定差异化防治策略,如西南岩溶区强化老空水“四步工作法”。
- 政策深化:推动防治水细则与地方实践结合,通过宣贯培训提升企业执行力。
综上,煤矿防治水工作正通过“政策-技术-管理”协同推进向纵深发展,但受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制约,仍需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与跨区域协作以应对复杂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