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种植的主要大豆品种按区域分布及特性可分类如下:
一、主栽高产品种
- 齐黄34
- 黄淮海地区夏播主栽品种,抗逆性强、稳产高产,蛋白质含量43.5%。
- 黑河43
- 东北地区高蛋白品种,适应性好,平均亩产400斤。
- 绥农52
- 东北高蛋白品种,生育期约120天,产量优异。
- 中黄13
- 全国性主导品种,抗病抗旱,连续多年被列为农业部推荐品种。
二、区域特色品种
- 鲁豆12号
- 北方抗寒品种,蛋白质含量高,适合豆制品加工。
- 南豆10号
- 南方耐热品种,适应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 黑珍珠
- 特色黑豆品种,营养及药用价值高,适合高端产品开发。
三、新兴高潜力品种
- 中豆51
- 2024年推出的长江流域夏大豆高油品种,生育期100天,油分含量突出。
- 中黄301
- 抗倒耐密植,黄淮海地区夏播亩产可达620斤。
四、专项优质品种
- 合农85
- 东北高油品种,百粒重高,适应第二、三积温带。
- 华夏1号
- 高蛋白、抗病虫,稳产性强,适合多气候区种植。
五、科研突破品种
- 东农4号(历史品种)
- 我国首个杂交大豆,曾推动单产提升超百斤,具里程碑意义。
注:以上品种选择综合了适应性、产量、抗性及区域需求,实际种植需结合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