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2025年综合生产表现及市场认可度的大豆品种前十名排行(按综合性能排序):
-
齐黄34
- 全国种植范围最广的大豆品种,适应维度跨越N20°至N40°,覆盖19个省市自治区,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超国家标准,抗花叶病毒病、炭疽病及耐旱耐盐碱特性突出,亩产创黄淮海地区夏播高产纪录。
-
华夏1号
- 高蛋白品种,适应性强、稳产性好,抗病虫能力突出,适合多气候区域栽培,豆制品加工性能优异。
-
黑河43
- 全国主导品种之一,累计推广超1亿亩,高产稳产特性显著,尤其适合黑龙江第四积温带种植。
-
中黄301
- 夏播平均亩产达620斤,高产潜力大,耐密植抗倒伏,连续三年区域试验亩产超600斤。
-
鲁豆12号
- 北方主推抗寒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产量稳定,适合鲁南、苏北及黄淮海地区规模化种植。
-
合农71
- 东北地区高产代表,以亩产672.4斤刷新东北大豆单产纪录,兼具早熟和抗病性。
-
中黄35
- 黄淮海地区高产典型,最高亩产达833.78斤,生育期短(夏播100天),株型紧凑适合密植。
-
垦豆40
- 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品种,公顷产量超3000公斤,抗灰斑病和花叶病毒病,适合机械化栽培。
-
郑1311
- 黄淮海地区高产稳产品种,亩产最高344.3公斤,适应范围覆盖黄淮海南北片区,抗逆性强。
-
中黄203
- 高油品种(含油量22.25%),耐密抗倒,机械化收获适配度高,高产田块亩产达322.7公斤。
品种特点总结
- 区域适应性:齐黄34、华夏1号等品种覆盖全国多区域;黑河43、合农71等侧重东北寒地;鲁豆12号、郑1311等专攻黄淮海地区。
- 高产核心指标:中黄301、中黄35、合农71等品种均以突破性亩产表现成为区域标杆。
- 功能特性:中黄203、黑农48等高油品种适合榨油;齐黄34、华夏1号等高蛋白品种优先用于豆制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