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八大准则如下:
-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保持饮食多样化是确保摄入全面营养的基础,应选择多种类的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等,特别推荐每天食用一定量的全谷物食品,如糙米、全麦面包等,因为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消化系统健康。
-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合理控制能量摄入与消耗对于维持理想体重至关重要,建议根据个人活动水平调整饮食量,同时保证适量的身体活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比如快走或骑自行车,可以有效预防肥胖及相关疾病。
-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对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具有重要作用,成年人每日应摄入300-500克新鲜蔬菜及200-400克水果;奶类和大豆则提供优质蛋白质、钙质和其他重要营养素,成人每日建议饮用300毫升左右牛奶或相应量的酸奶、奶酪等乳制品。
-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动物性食品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但过量食用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推荐适量摄取鱼、禽、蛋、瘦肉等,并优先选择鱼类和禽类,每周可食用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克。
-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高盐、高油、高糖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提倡减少食盐使用,成人每日不超过6克。
-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规律进餐有助于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和身体能量,足量饮水则有助于新陈代谢和排毒,推荐男性每日饮水1700ml,女性1500ml,推荐白水或茶水。
-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学习食品标签解读(如营养成分表、配料表),避免高糖、高盐加工食品,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烤等,减少油脂和盐的摄入。
-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强调分餐制与食物安全,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污染,减少食物浪费,从个人到社会层面推动健康饮食文化的普及。
这些准则旨在帮助居民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促进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