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以下是春分最具代表性的五个习俗:
一、竖蛋
春分昼夜平分,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呈66.5度倾斜,此时重力与离心力平衡,最易将鸡蛋竖立。这一习俗象征平衡与生机,民间认为成功立蛋可旺运。
二、放风筝
春分天气温和、微风适宜,是放风筝的黄金时节。人们通过放飞风筝驱散春困,同时祈求风调雨顺、生活顺遂。古诗《村居》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便描绘了这一场景。
三、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是岭南地区的重要习俗,春菜多为野苋菜(又称春碧蒿),与鱼片同煮成“春汤”,寓意家宅安宁、健康平安。部分地方还会用春菜驱邪避灾,如顺口溜“春汤灌脏,洗涤肝肠”。
四、送春牛
春分期间,村民会制作“春牛图”(红纸印全年节气与农耕图样),挨家挨户赠送,祈求丰收与吉祥。送春牛时还会说吉祥话,称为“说春”,是迎春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粘雀子嘴
为防止雀鸟破坏庄稼,春分时家家户户会煮汤圆(无馅)并粘于田边,称“粘雀子嘴”。此习俗兼具实用性与民俗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他补充习俗
-
春祭 :南方部分地区从农历二月春分开始祭扫祖先坟墓,清明前结束,称为“春祭”。
-
踏青 :春分后气温回升,人们结伴出游赏花、踏青,感受春意。
-
祭日 :古代春分祭太阳神,祈求风调雨顺,现多与清明节结合。
这些习俗共同展现了春分作为“平衡节气”的文化内涵,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蕴含对生活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