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热,大热
小暑和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重要节气,分别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和最炎热的时期。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小暑
-
基本含义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天气开始炎热,但尚未达到最热阶段,故称“小热”。
-
时间范围
每年公历7月7日或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节气。
-
气候特征
-
天气转热,但湿度较低,闷热感尚未达到峰值。
-
此时农作物进入生长期,需加强田间管理。
-
-
民间说法
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之说,预示最热天气即将来临。
二、大暑
-
基本含义
大暑是夏季的第六个节气,代表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天气酷热难耐。
-
时间范围
每年公历7月22日至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节气。
-
气候特征
-
高温与高湿结合,形成“湿热交蒸”的典型夏季气候。
-
部分地区会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需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
-
民间习俗
传统上认为大暑需通过祭神、洒水等方式驱邪避灾,同时注意饮食清淡以清热解暑。
三、补充说明
-
三候划分 :小暑有“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三候,而大暑无明确三候记载。
-
节气歌谣 :民间流传“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形象描述此时节的闷热氛围。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小暑和大暑不仅是时间上的分界,更反映了夏季气候的渐进变化与农事活动的节奏。